农民取土铲出古砖室
2月26日,河北省河间市景和镇双塔村一位名叫郑运海的村民,在村北2000多米处一个大土丘取土时,发现土里有一堆陈年古砖。把砖堆扒开一看,里面竟然有间房子。他立刻打电话给河间市文化局。河间市文化局及文物所的工作人员立即赶往现场,根据砖的质地和颜色,判定它为汉砖,而且初步推断此处很有可能是一个汉墓遗址。他们随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河间市文保所准备对墓地进行抢救性挖掘。
此次挖掘工作的负责人张彦恒向记者介绍说:这座古墓的封土本是一个历经近两千年的大土丘,这个土丘东西长50米,南北宽30米,高7米,郑运海取土时发现的砖室口在这座土丘的西南角下部。经过大约十五天的挖掘,考古人员取走4.5米封土后,终于在地下1米的地方发现了主墓室。主墓室分前、中、后3个,在主墓室的西侧还发现了3个耳室。主墓室高大约4米,耳室高大约2.8米。当地村民发现的那个砖室即为这个墓的一个耳室。在最南端的主墓室出现了墓道口。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土堆西南部,拱形的墓顶被打开一角,露出一个叶子形状的缺口。从缺口里发现,里面有砖砌的拱形通道,不远处有很深的淤泥,人只能爬进去一段,淤泥的下面码着4层青砖。当地村民介绍,在大约30年前,曾有人在这里挖出陶制的小狗、小猪。也有人曾在此墓的东侧发现过“老钱”。
张彦恒介绍说,3月22日,考古人员对整个墓室进行了清理,此次挖掘工作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块),其中包括在耳室发现的陶猪、陶楼的碎片,还发现了纺轮、陶鸽等一些陶器。在主墓室发现的龙形器具、陶猪、陶狗、陶鸡、汤勺、青铜器残片、五铢钱、残缺陶井、较为完整的九莲枝灯等。考古学家判定这是一个东汉中期的古墓,以陪葬的物品来看,墓主人的身份在当时应该非常高贵。但由于此墓已经多次被盗,并且没有任何准确标志墓主人的信物或文字性的物品出土,所以墓主人的身份至今无法判定。但从墓室结构和规模上可以肯定,墓的主人是一位身份显赫的贵族。
show_item("349471","body1");
河间为何有贵族墓
在两年前,河间市就曾经发掘出一座汉代古墓。那里还有一个汉代古墓群,至今没有发掘。河间市为何有如此多的汉代墓穴被发现?田国福解答了这些问题:“春秋战国时期,河间曾为诸侯国的封地,在汉代,被称作河间国,唐代改名为河间郡,宋代叫河间府,元代名曰河间路,到了明清又被称作河间府。过去的河间府管辖区域非常大,曾经管到九河下梢的天津。”
汉景帝之子刘德曾在景帝前元二年被封为河间王。由于他对汉代古文经学的繁荣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文献和儒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卒后被追封为“献王”,史称“河间献王”。如今河间东南约20华里的地方曾是汉代的中水城、东北部约30华里曾是汉代的州乡城,由此可见河间地区在汉代十分繁盛,经考古发现,这里确有汉代贵族墓群遗址。
盗墓者将自己留在了墓中
考古人员从墓室里发掘出古文物外,没有发现棺木,只发现了墓主的头颅。然而,却发现了两具不该出现的尸骨。一个是人的尸体骨架,一个是动物的头颅。
张彦恒介绍说:“从土层的痕迹上看,这座古墓在宋代和明代已经多次被盗,在挖掘过程中,我们在前墓室左上角盗洞下方发现了一具完整尸骨,推断其为盗墓者尸首,在他的身边还出土了一个宋代的瓷碗,应该是他当年盗墓时留下的。”
此次考古工作还有一个有价值的发现是在土层中间发现了一块动物的头骨,从土层判断这个动物应为后期掉落墓室而不是当时的殉葬品,它很可能是一块明朝之前的动物头骨。这块头骨看起来不像羊和狗等动物的头骨。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经邀请了动物学家对这块头骨进行化验研究,这块动物头骨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古代动物品种会有所帮助。
show_item("349472","body1");
show_item("349472","sign");
show_item("349471","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