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猫耳洞,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可谓大名鼎鼎。说起猫耳洞,我们本能会想起中越边界战争。但是说起猫耳洞,老萨的心里忍不住会一酸,一股心酸和荣誉感油然而生。
什么叫做猫耳洞?在军事字典中的定义是猫耳洞是指一种与猫耳朵形状相似的防炮洞,防空洞,是一种军事上供单兵或少量士兵作战用的防护工事.
猫耳洞的由来
猫耳洞的叫法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中国使用猫耳洞的历史也很长,在抗战中广西湖南的山地战中,由于日军炮火猛烈,我们也大量使用过。桂军和中央军利用这些工事都重创过日军部队。
在敌后的平原战上,地方八路军也大量使用。所谓地道战主要是1943年以后的事情,在之前,八路军和民兵主要用的还是这类小型的猫耳洞,深不过几米到几十米。他们除了防备日军火炮以外,还有藏身,藏弹药,藏粮食的作用。后期感觉猫耳洞作用有限,不具备什么进攻能力,一些村庄逐步将猫耳洞发展,修筑了四通八达的地道工事。
但是猫耳洞的名字,据称还是内战时期粟裕他们创造的。
在内战中,粟裕大将曾经有过一段极为艰难的转战时期,当时苏中苏北都被国军反攻夺取,虽然在山东孟良崮歼灭了74师等几个国军主力师,但是自身也消耗过大。在国军反攻下,很快又丢了山东主要几个解放区。1948年,华野在粟裕领导下转战国军力量比较薄弱的河南,发动了著名的豫东战役。
由于当时山东解放区是国军重点进攻最主要的战场,大量国军美械一流部队都参战,火炮非常厉害。解放军在阵地战中,大量使用猫耳洞防炮和防空。在豫东战役开始前,粟裕视察阻击胡琏兵团的十纵部队。当时十纵虽然歼灭了大量的国军部队,但是在国军打击下伤亡也极为惨重。几个主力师兵员都不足5000人。粟裕看到众多伤兵很伤心,对十纵29师师长萧锋说:你们伤亡这么重,真不容易,我们指挥员有一定的责任。我们考虑把你们师先撤下来。
但是萧锋是一个斗士,他说:粟司令放心,我虽然还剩5000多人,但是面对新五军,也能打个十天半个月。粟裕说:第五军是***的五大主力,火炮飞机坦克都很多,不能轻敌。我看你们没有什么重武器,兵员又不足,恐怕坚持不住的。
萧锋回答:您放心,我们战士已经发明了猫耳洞,抗击炮击,坦克,飞机都很管用。
粟裕问:什么是猫耳洞?
萧锋说:就是这些小型的防炮洞,战士们自己挖的!不需要什么材料,几根木头就能挖成,比战壕的放炮能力强的多。您看这些洞又小又窄,像不像一个猫耳朵,这是战士们给起的名字。
粟裕有兴趣的爬到洞里面看了半天,然后笑着说:这个猫耳洞发明的很好,很及时。我们准备在全野战军推广。我们已到了战略大反攻阶段,我们的战术技术,要不断适应攻城战,阵地战的特点,指挥员要多动脑子,多出点子,多搞一些发明创造啊!猫耳洞还要不断完善。
由此,猫耳洞的名字就在解放军传开,并且在后面的三大战役的激烈阵地战中大量使用!
它一般是在沟壕,土坡的侧壁挖一个洞。洞口应开设在土质好的阳坡,背风处,尽量避开阴坡,风口。
这就是猫耳洞名字的由来!
大规模使用的开始
内战结束以后,朝鲜战争很快爆发。北韩金日成主力部队一意孤行,虽然一路击溃南韩军和赶来支援的美军,甚至几乎打到釜山。但是很快美军冒险在仁川登陆,切断了北韩军队的补给线,北韩军队随即全线溃败。
美韩联军一路耀武扬威的杀入平壤,只遭遇轻微抵抗。之后又很快杀到鸭绿江,金日成逃到鸭绿江边,紧急向中国求援。中国很快出兵,志愿军连续发动五次战役,将美韩联军打的全线溃败,几乎失去有效的指挥。他们不顾一切从海陆逃亡,丢弃了大部分的辎重。志愿军顺利收复了平壤,又攻陷了南韩首都汉城。
但是,随着李奇威的上任和战争的继续,美国人开始发现了中国志愿军的弱点,并且找出自己的应对的办法。
志愿军虽然英勇顽强,但是只是一支步兵的部队,部队远远没有机械化和摩托化,而且几乎没有现代化的后勤补给。重火力奇缺,而且跟不上步兵行军速度,至于空军几乎全无。
李奇威分析以后,决定采用稳扎稳打的方式,采用后退决战。美军利用机械化和摩托化的优势,撤退时候始终保持尽量不和志愿军接触。美军在几日的撤退以后发动反击。当时志愿军后勤补给几乎全部被美国强大空军摧毁炸光,道路也被破坏,重炮跟不上步兵行军。步兵携带轻武器和自身补给大约可以保证四到五天的全力作战,之后,由于没有食品和弹药,就必须原地防守。
此时美军利用重炮和坦克,加上空军配合全力出击,志愿军重火力不及,弹药缺乏,又没有粮食,只能后撤。
如此,加上进入南韩以后,就离开北韩大量的山地地带,是美军发挥火力的好地方。志愿军的进攻优势很快被美军抵消,被迫停止进攻。
此时,李奇威下令反攻,采取步步为营的形势的阵地战,发挥重武器的优势。志愿军同样很难抵挡。
在一些战斗中,用志愿军老兵的话:你要和美国姥比炮,比坦克,比飞机,你根本比不了。不是我们比不了,就是苏联人也比不了。他们打炮不像我们是砰砰砰的声音,而是嗡嗡嗡一片片的打过去。美军炮击那个密啊,当时阵地上所有立着的东西几乎全部被放倒,精心修筑的工事也全部被摧毁。如果我们没有准备,还没有见到美国鬼子就伤亡大半了。
美军在阵地战中,往往利用重炮密集轰炸,飞机轰炸,然后利用直瞄火炮和迫击炮远距离打击。把志愿军阵地工事几乎全部摧毁以后,才发动进攻。而且主要是南韩军队打头阵,美军在后面。一旦遭遇志愿军较为顽强的抵抗,美军立即撤下去,继续炮击和轰炸。
美军在二战期间利用这种战术,虽然有一定伤亡,但是仍然成功击败日军。到了50年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美军更是厉害。当时美军大量使用飞机投掷先进的凝固汽油弹。当时志愿军老兵回忆:这种汽油弹非常厉害,钢铁也可以烧化。飞机一次投掷,就能把我们阵地全部覆盖。如果我们在战壕里面作战,恐怕一个人都活不了,不管有一个营还是一个团。
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上甘岭近4平方公里的山头被美军炮弹,炸弹削低2米,表面的岩石被炸成1米多厚的粉末。如果志愿军固守表面阵地,无论有多少人,恐怕都无法幸存。
鉴于此,我们无法在阵地战中有效对付美军,只能采用非常规的方法,放弃表面阵地,也就是著名的猫耳洞中隐藏自己,伺机消灭敌人。
当时除了著名的坑道以外,志愿军大量挖出小型猫耳洞。众所周知,坑道很不容易挖制,工兵部队一般也要十日以上时间。而猫耳洞,一个士兵挖个几个小时就可以搞定。
但是,朝鲜的猫耳洞和中国内战,二战的猫耳洞有一些不同。他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山的背面,也就是背对着美军方向挖成。
为什么不正对美军挖呢?主要还是美军火力太强,虽然曲射重炮打不到,但是他们大量的直瞄步兵炮和重机枪(射程较中国机枪远)往往可以封锁住坑道和猫耳洞的洞口,让志愿军无法作战。
志愿军留下少量侦察部队占领山顶,在美国炮击轰炸时候,志愿军隐藏在猫耳洞中不动声色,稍后美军冲锋,志愿军利用后山已经设定诸元的迫击炮反击,直到美军爬到近距离,然后士兵才从猫耳洞里面出来,迅速进入被炸毁的阵地后,用重机枪,手榴弹,冲锋枪狠狠射击,将仰攻的美军打退。美军近距离战斗不强,甚至还没有南韩军队厉害(南韩军队取笑美军,说是他们在50米以内没有战斗力)。一旦美军撤退,志愿军赶忙回到猫耳洞里面,继续防炮和防空。如此既可以大量减少伤亡,又可以击退美军的进攻,削弱美军的火力优势,这也是最初的不对称战争吧。
美军在三八线附近阵地作战了一年,无法歼灭志愿军,也没有将志愿军击退,几大战役始终没有大的战绩,最终签订停战协议了事。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除了中印和中苏边界的小规模战斗,没有什么大的战争。
越战大显神威
1979年,邓小平在美国说:对越南这样穷凶极恶的小霸王,是要好好教训教训他的。稍后,中越边境战争爆发,6万中国大军从26个地域120公里的范围内,全线进攻越南
初期中越战争主要是中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作战,16天内就将越南北方总数10万正规军和非正规军全部击溃,占领越南老街,芒街,谅山,孟康,高平几个重镇,占领越南北方谅山、莱州、黄连山、广宁等省。
越南急忙将五个主力师调往首都河内,抵抗解放军的进攻。但是解放军的目的只是教训一下越军,进攻16天后,很快宣布撤军。大规模攻防战结束了,下面就是小规模的边界战争。
中越战争出现了和以往战争不同的局面。由于中越战争的特点,双方空军没有大规模参战。相对朝鲜战争,中印战争来说,双方同属苏联体系的陆军,都主要苏式概念,以火炮作为主力。
随着步兵自动火力的大大发展,原本以营团一级的攻防战,逐步转化位以排连一级小规模的作战。对于大量装备速射自动武器和先进步兵武器的基层士兵来说,数量的优势已经让位于火力组织和战术的优势。
大规模的攻防战很少见,人海密集冲锋也几乎消失,多兵种配合作战是相当重要的。相比炮兵来,步兵的重要性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