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圪垯阳光社区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王圪垯阳光社区

王圪垯阳光社区,欢迎您的光临!
 
首页首页  揭秘战场上的猫耳洞 Icon_mini_portal  相册相册  搜索搜索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注册注册  登录  

 

 揭秘战场上的猫耳洞

向下 
作者留言
阳光的快乐生活
+60
+60
阳光的快乐生活


帖子数 : 256
年龄 : 51
注册日期 : 08-01-22

揭秘战场上的猫耳洞 Empty
帖子主题: 揭秘战场上的猫耳洞   揭秘战场上的猫耳洞 Empty周五 14 三月 2008, 20:38

说起猫耳洞,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可谓大名鼎鼎。说起猫耳洞,我们本能会想起中越边界战争。但是说起猫耳洞,老萨的心里忍不住会一酸,一股心酸和荣誉感油然而生。


什么叫做猫耳洞?在军事字典中的定义是猫耳洞是指一种与猫耳朵形状相似的防炮洞,防空洞,是一种军事上供单兵或少量士兵作战用的防护工事.


猫耳洞的由来


猫耳洞的叫法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中国使用猫耳洞的历史也很长,在抗战中广西湖南的山地战中,由于日军炮火猛烈,我们也大量使用过。桂军和中央军利用这些工事都重创过日军部队。


在敌后的平原战上,地方八路军也大量使用。所谓地道战主要是1943年以后的事情,在之前,八路军和民兵主要用的还是这类小型的猫耳洞,深不过几米到几十米。他们除了防备日军火炮以外,还有藏身,藏弹药,藏粮食的作用。后期感觉猫耳洞作用有限,不具备什么进攻能力,一些村庄逐步将猫耳洞发展,修筑了四通八达的地道工事。


但是猫耳洞的名字,据称还是内战时期粟裕他们创造的。


在内战中,粟裕大将曾经有过一段极为艰难的转战时期,当时苏中苏北都被国军反攻夺取,虽然在山东孟良崮歼灭了74师等几个国军主力师,但是自身也消耗过大。在国军反攻下,很快又丢了山东主要几个解放区。1948年,华野在粟裕领导下转战国军力量比较薄弱的河南,发动了著名的豫东战役。


由于当时山东解放区是国军重点进攻最主要的战场,大量国军美械一流部队都参战,火炮非常厉害。解放军在阵地战中,大量使用猫耳洞防炮和防空。在豫东战役开始前,粟裕视察阻击胡琏兵团的十纵部队。当时十纵虽然歼灭了大量的国军部队,但是在国军打击下伤亡也极为惨重。几个主力师兵员都不足5000人。粟裕看到众多伤兵很伤心,对十纵29师师长萧锋说:你们伤亡这么重,真不容易,我们指挥员有一定的责任。我们考虑把你们师先撤下来。


但是萧锋是一个斗士,他说:粟司令放心,我虽然还剩5000多人,但是面对新五军,也能打个十天半个月。粟裕说:第五军是***的五大主力,火炮飞机坦克都很多,不能轻敌。我看你们没有什么重武器,兵员又不足,恐怕坚持不住的。


萧锋回答:您放心,我们战士已经发明了猫耳洞,抗击炮击,坦克,飞机都很管用。


粟裕问:什么是猫耳洞?


萧锋说:就是这些小型的防炮洞,战士们自己挖的!不需要什么材料,几根木头就能挖成,比战壕的放炮能力强的多。您看这些洞又小又窄,像不像一个猫耳朵,这是战士们给起的名字。


粟裕有兴趣的爬到洞里面看了半天,然后笑着说:这个猫耳洞发明的很好,很及时。我们准备在全野战军推广。我们已到了战略大反攻阶段,我们的战术技术,要不断适应攻城战,阵地战的特点,指挥员要多动脑子,多出点子,多搞一些发明创造啊!猫耳洞还要不断完善。


由此,猫耳洞的名字就在解放军传开,并且在后面的三大战役的激烈阵地战中大量使用!


它一般是在沟壕,土坡的侧壁挖一个洞。洞口应开设在土质好的阳坡,背风处,尽量避开阴坡,风口。


这就是猫耳洞名字的由来!


大规模使用的开始


内战结束以后,朝鲜战争很快爆发。北韩金日成主力部队一意孤行,虽然一路击溃南韩军和赶来支援的美军,甚至几乎打到釜山。但是很快美军冒险在仁川登陆,切断了北韩军队的补给线,北韩军队随即全线溃败。


美韩联军一路耀武扬威的杀入平壤,只遭遇轻微抵抗。之后又很快杀到鸭绿江,金日成逃到鸭绿江边,紧急向中国求援。中国很快出兵,志愿军连续发动五次战役,将美韩联军打的全线溃败,几乎失去有效的指挥。他们不顾一切从海陆逃亡,丢弃了大部分的辎重。志愿军顺利收复了平壤,又攻陷了南韩首都汉城。


但是,随着李奇威的上任和战争的继续,美国人开始发现了中国志愿军的弱点,并且找出自己的应对的办法。


志愿军虽然英勇顽强,但是只是一支步兵的部队,部队远远没有机械化和摩托化,而且几乎没有现代化的后勤补给。重火力奇缺,而且跟不上步兵行军速度,至于空军几乎全无。
李奇威分析以后,决定采用稳扎稳打的方式,采用后退决战。美军利用机械化和摩托化的优势,撤退时候始终保持尽量不和志愿军接触。美军在几日的撤退以后发动反击。当时志愿军后勤补给几乎全部被美国强大空军摧毁炸光,道路也被破坏,重炮跟不上步兵行军。步兵携带轻武器和自身补给大约可以保证四到五天的全力作战,之后,由于没有食品和弹药,就必须原地防守。


此时美军利用重炮和坦克,加上空军配合全力出击,志愿军重火力不及,弹药缺乏,又没有粮食,只能后撤。


如此,加上进入南韩以后,就离开北韩大量的山地地带,是美军发挥火力的好地方。志愿军的进攻优势很快被美军抵消,被迫停止进攻。


此时,李奇威下令反攻,采取步步为营的形势的阵地战,发挥重武器的优势。志愿军同样很难抵挡。


在一些战斗中,用志愿军老兵的话:你要和美国姥比炮,比坦克,比飞机,你根本比不了。不是我们比不了,就是苏联人也比不了。他们打炮不像我们是砰砰砰的声音,而是嗡嗡嗡一片片的打过去。美军炮击那个密啊,当时阵地上所有立着的东西几乎全部被放倒,精心修筑的工事也全部被摧毁。如果我们没有准备,还没有见到美国鬼子就伤亡大半了。


美军在阵地战中,往往利用重炮密集轰炸,飞机轰炸,然后利用直瞄火炮和迫击炮远距离打击。把志愿军阵地工事几乎全部摧毁以后,才发动进攻。而且主要是南韩军队打头阵,美军在后面。一旦遭遇志愿军较为顽强的抵抗,美军立即撤下去,继续炮击和轰炸。


美军在二战期间利用这种战术,虽然有一定伤亡,但是仍然成功击败日军。到了50年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美军更是厉害。当时美军大量使用飞机投掷先进的凝固汽油弹。当时志愿军老兵回忆:这种汽油弹非常厉害,钢铁也可以烧化。飞机一次投掷,就能把我们阵地全部覆盖。如果我们在战壕里面作战,恐怕一个人都活不了,不管有一个营还是一个团。


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上甘岭近4平方公里的山头被美军炮弹,炸弹削低2米,表面的岩石被炸成1米多厚的粉末。如果志愿军固守表面阵地,无论有多少人,恐怕都无法幸存。


鉴于此,我们无法在阵地战中有效对付美军,只能采用非常规的方法,放弃表面阵地,也就是著名的猫耳洞中隐藏自己,伺机消灭敌人。


当时除了著名的坑道以外,志愿军大量挖出小型猫耳洞。众所周知,坑道很不容易挖制,工兵部队一般也要十日以上时间。而猫耳洞,一个士兵挖个几个小时就可以搞定。


但是,朝鲜的猫耳洞和中国内战,二战的猫耳洞有一些不同。他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山的背面,也就是背对着美军方向挖成。


为什么不正对美军挖呢?主要还是美军火力太强,虽然曲射重炮打不到,但是他们大量的直瞄步兵炮和重机枪(射程较中国机枪远)往往可以封锁住坑道和猫耳洞的洞口,让志愿军无法作战。


志愿军留下少量侦察部队占领山顶,在美国炮击轰炸时候,志愿军隐藏在猫耳洞中不动声色,稍后美军冲锋,志愿军利用后山已经设定诸元的迫击炮反击,直到美军爬到近距离,然后士兵才从猫耳洞里面出来,迅速进入被炸毁的阵地后,用重机枪,手榴弹,冲锋枪狠狠射击,将仰攻的美军打退。美军近距离战斗不强,甚至还没有南韩军队厉害(南韩军队取笑美军,说是他们在50米以内没有战斗力)。一旦美军撤退,志愿军赶忙回到猫耳洞里面,继续防炮和防空。如此既可以大量减少伤亡,又可以击退美军的进攻,削弱美军的火力优势,这也是最初的不对称战争吧。


美军在三八线附近阵地作战了一年,无法歼灭志愿军,也没有将志愿军击退,几大战役始终没有大的战绩,最终签订停战协议了事。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除了中印和中苏边界的小规模战斗,没有什么大的战争。


越战大显神威


1979年,邓小平在美国说:对越南这样穷凶极恶的小霸王,是要好好教训教训他的。稍后,中越边境战争爆发,6万中国大军从26个地域120公里的范围内,全线进攻越南
初期中越战争主要是中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作战,16天内就将越南北方总数10万正规军和非正规军全部击溃,占领越南老街,芒街,谅山,孟康,高平几个重镇,占领越南北方谅山、莱州、黄连山、广宁等省。


越南急忙将五个主力师调往首都河内,抵抗解放军的进攻。但是解放军的目的只是教训一下越军,进攻16天后,很快宣布撤军。大规模攻防战结束了,下面就是小规模的边界战争。


中越战争出现了和以往战争不同的局面。由于中越战争的特点,双方空军没有大规模参战。相对朝鲜战争,中印战争来说,双方同属苏联体系的陆军,都主要苏式概念,以火炮作为主力。


随着步兵自动火力的大大发展,原本以营团一级的攻防战,逐步转化位以排连一级小规模的作战。对于大量装备速射自动武器和先进步兵武器的基层士兵来说,数量的优势已经让位于火力组织和战术的优势。


大规模的攻防战很少见,人海密集冲锋也几乎消失,多兵种配合作战是相当重要的。相比炮兵来,步兵的重要性逐渐降低。
返回页首 向下
阳光的快乐生活
+60
+60
阳光的快乐生活


帖子数 : 256
年龄 : 51
注册日期 : 08-01-22

揭秘战场上的猫耳洞 Empty
帖子主题: 回复: 揭秘战场上的猫耳洞   揭秘战场上的猫耳洞 Empty周五 14 三月 2008, 20:38

对于中越战争来说,双方炮兵的作用已经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步兵作战。很多重要的战役,几乎都是炮兵在发挥威力,可以说是炮战。


在1984年的老山争夺战,双方炮兵都起到决定性作用。解放军伤亡百分之八十为越军火炮造成,越军则由高达百分之九十为解放军火炮造成。


收复老山战役的4月21日,越军防御老山的313师有重炮近200门,火力极为强大。解放军使用重炮,迫击炮配合火箭炮密集打击下,越军老山阵地很快瓦解,火炮也被摧毁大半,无力发炮反击。解放军步兵不到一小时就占领了老山。


之后越军在6月11日以一个团配合重炮部队试图夺回老山,结果越军大炮又被解放军准确定位摧毁。好不容易攻上老山的越军部队被解放军的榴弹炮痛击,损失惨重,解放军半个小时夺回全部丢失的阵地。越军后续的二个营的主力试图继续进攻,被解放军的火箭炮和榴弹炮打的没法靠近老山阵地,伤亡数百人,被迫放弃进攻全线后撤。


到了著名的7月12日,越军为了夺回老山,集中了一个炮兵旅并且准备了10万发炮弹,配合六个团编制的步兵试图全力进攻。解放军同越军展开大规模炮战,没有发现越军主力的情况下,第一次干扰炮击就将越军隐藏的主攻团歼灭大半,击毙两个营长。后一个上午炮击击溃越军重炮部队,摧毁火炮数十门,越军炮兵旅很快失去战斗力。解放军驻守老山只有一个步兵团,在炮兵配合上,终于击溃越军六个团的进攻,击毙越军高达3700多人。


至于中国炮兵为什么能在和越军炮战中取胜,主要是当时中国从西方欧洲国家进口了高性能的炮位侦察雷达。这在当时是西方最高科技,是在美国牵头的情况下才肯卖给中国,当年的苏联也没有这类先进技术。越军开炮后1到2分钟,西方雷达就可以通过复杂高精度的计算方法,配合地形图,风速和炮弹口径计算出越军火炮所在位置,误差不超过15米。解放军火炮立即还击,就能迅速摧毁越军火炮,越军火炮连转移阵地的机会都没有。越军没有这种技术,只能通过传统炮兵计算解放军火炮大概方位,误差非常大,而且速度很慢,自然不是解放军的对手。


后越军分析,在越军进攻主要方向每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解放军炮兵每1小时大约发射7到8万发各种炮弹。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防炮的猫耳洞就特别的重要。


在中越边境,中国大部分前沿阵地都是越军犬牙交错,不可能建立大规模的军事作战工事(双方相距不过几百米,制造大型工事需要时间很长,必然遭遇越军集中炮击)。双方的阵地都以中小的防炮洞为主。这种防炮洞是解放军在六十年代研究的较新式野战单兵防御工事,也是中国研究的第一代野战工事。


这些防炮洞比起朝鲜战争时期要先进一些,由当年的就地取材的简单土木工事,变为以螺纹钢,水泥,沙土包等物资建立的较为坚固的工事。它可以有效抵御敌人的大规模炮击,有效的保护士兵的安全。
但是,中越的很多猫耳洞,并非士兵自己挖的,又很多是天然形成的。


在中越边境的喀斯特地形里面,有数量众多的大大小小的岩洞和溶洞,这些洞非常坚固,只需要简单加固就可以使用,比起人工建筑的猫耳洞效果还要好的多。无数人工修建的猫耳洞和天然生成的岩洞,构成了我们经常谈起的猫耳洞。


总体来说,猫耳洞的防炮性能很好,解放军在防御中伤亡很少。


空间狭小


猫耳洞一般不大,属于单兵和少量士兵的防御工事。中越边境最大的猫耳洞是利用天然岩洞构成,可以容纳一个连。但是绝大部分猫耳洞只能容纳一个班或者半个班,有些洞甚至仅仅能容纳两三个身材矮小的士兵。


小说基督山伯爵中,基督山被关押在一个约10平方米的牢房里面,一年后就强烈希望和其他犯人见面,或者换个牢房。


而猫耳洞比基督山的牢房还要小的多。很多洞都是靠匍匐爬行进去,如果体形比较胖的话,爬都爬不进去。进去以后又只能坐着或者蹲着,根本无法站立起来。如果洞里士兵较多,人即站不起,又躺不开,不好睡,不好坐,在四十多度的高温下,几个士兵还必须人贴着人坐着。


有些战士在洞里一蹲就是几个月,直到换防下去。实话实说,让现在的大学生呆在一个五星级饭店的一百平方米的豪华套房里面三四个月,恐怕他们也无法忍受,要发狂了。想想这些战士的处境,是在令人钦佩!下面是摘录一段描写一个猫耳洞的文字:


一号洞不是洞,是岩壁上的一个三角形豁口,外面用装土的编织代垒起来。下口能蹭进去一个瘦人深有一米多,底宽六十分分,三角形空间不足零点三立方米。它实在太小了,除了两个裸体小个子兵和一件短武器,就没有一点余地,躺不开坐不起也蹲不下,腰腿交叉,脚压臂叠,如要换个姿式调个位置,两个人一起动作需十分钟方能完成。这个洞两至三天换一次人,哨长小赵有一次坚持过五天五夜。在一号洞不论几天,人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拉。非拉不可,就拉在裤头上,小赵说。一号洞离越军的洞只有四米,所以不能说话,不能出一点声响,几个打呼噜的兵,在一号洞呆过之后,睡觉居然不再“奏乐”了。在这样的洞里根本无法战斗,人缩在里边,靠其他阵地火力掩护,不断地朝一号洞的周围标定射击。时间一长枪都不准了。一号洞这样的哨位,虽没什么军事价值,但有政治意义。猫耳洞人必须坚守之。


闷热,潮湿



当时解放军士兵的口头禅是:在猫耳洞呆一年,把一辈子的苦都吃完了。


在云南广西边境的亚热带气候,就算是住在通风极好的竹楼里面,也是无法忍受的。猫耳洞大不过几米长宽,小不过一两米长宽,大半处于地下,只有一个狭小的出口在外,根本不可能通风。


洞里面温度高,普遍超过40度,有些高达50度,正常人几乎无法忍受,体质差的人进去几分钟就会昏迷。其实温度高还不是更严重的,最惨的还是湿度过高。洞里面到处湿漉漉的,不但人无法忍受,连衣服食品很快就会霉烂,武器容易生锈,连特质的防潮被都是潮湿的。人在里面和我们蒸桑拿差不多。在洞里面根本无法穿衣服,因为湿度过大,衣服都是潮湿的,很容易贴在身上,除了让人非常难受以外,还极容易生皮肤病,甚至全身溃烂。有个从大学入伍的军人,在猫耳洞几个月,穿着衣服,结果全身皮肤溃烂,他不下阵地,被人强行抬了下来。到医院一脱衣服,一层皮也随之脱掉了。所以猫耳洞里面的解放军士兵百分之百都是全身赤裸,连内裤也不穿,因为根本穿不住。


由于洞口小,不通风,洞里面除了湿气以外,各种异味都不容易散掉。一般猫耳洞里面都有食物***的馊味,人的汗酸味,粪便的臭味骚味,老鼠的腥味,煤油的刺鼻味,还有各种霉烂味,烟味,火药味等等。当年的老兵回忆,如果从后方突然进入这种猫耳洞,开始一周根本不想吃东西,一个劲只想吐。


积水又缺水


猫耳洞地势一般比较低,又根本没有排水设施,一旦下雨就很容易大量积水。下雨的时候,解放军士兵只能拼命往外掏水。但是,无论怎么掏,也肯定掏不过来,雨后肯定会大量积水。有些洞比较好,只有一两分米,只是泡着脚。有的洞水一直到腰部,猫耳洞狭小,战士无法战立起来。士兵们只能背着抢,跪在水里,把电台顶在头上。有的洞比较极端,一直淹到洞顶,战士只能头顶着洞顶站着。
雨如果很快停止,水大约十几小时就能退下去。如果连续下雨,雨水往往几天甚至十几天不退。洞里面的战士没有命令是绝对不能离开岗位的,由于对面就是越军,也无法出洞。水里不但有大量的粪便,尿水,煤油,甚至还有很多老鼠和毒蛇。人泡在水里一段时间后,全身皮肤都发白发胖发皱,看起来非常吓人。


虽然雨天会积水,但是没有雨的时候,洞里又会严重缺水。很多前沿的猫耳洞离越军只有几百甚至几十米,双方不断开枪开炮,还有大量的地雷。运送补给的军工虽然敢于冒很大的危险,但是也很难送东西上来。猫耳洞里面需要粮食,水,煤油和弹药。粮食主要是压缩饼干和压缩罐头,体积小,不占什么地方,一次就可以背不少上来。煤油一桶可以用很长时间,弹药一箱几百发也可以用很久。只有水体积很大,很大的一袋不过20升。人每天都要喝,一袋水也喝不了几天。当时解放军后勤部门试图努力让猫耳洞人均日供水量提升到一点五升,当然这不是饮用水,还包括做饭的用水,可惜始终没有能够达到,大部分猫耳洞里面都严重缺水。一般来说,人每天至少要喝半升水才能保证正常的生存。每天人由于流汗,排泄要消耗一部分水分,正常的成年人一般一天至少要喝2升水才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而猫耳洞由于温度极高,人出汗量远远超过正常人的标准,消耗水分更大。实际上,猫耳洞里面的战士每天可以用水不过一天半升水,也就是说只能保证人的基本生存。在很多极端情况下,比如越军长期开炮和多次袭击,背送物资的军工上不来,战士每天只能供应0.2升水。这样的情况往往要持续十多天之久。当年上甘岭坑道的缺水现状,又在几十年后重演。


根据当时士兵回忆,前方士兵回到后方以后,所有人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疯狂的喝水,有的还跳到江里面去喝,还在江里又游又滚。


不具备全面防御能力造成可怕的精神负担


和朝鲜战争不同,中越边境战争双方都大量使用猫耳洞。中国解放军的猫耳洞和越军离得很近,一般也就是几百米。近的也就是几十米,甚至还有几米的。有的洞是天然岩洞,干脆和越军相通。双方把通道堵死,但是互相也可以听到说话。


这种情况下,解放军的猫耳洞虽然可以防御越军炮击,但是很难抵抗越军特工的偷袭。这些猫耳洞基本都在明处,都为越军熟知。越军经过和日本法国美国超过三十年的军事战斗,单兵素质相当的高,老兵几乎人人可以单独作战,又很擅长在这种山地丛林地形的偷袭。


当时解放军缺乏夜视器材,也缺乏高效的观测设备,大多数只能靠肉眼监视敌人的动向。


一旦越军偷袭或者乘着夜色摸到猫耳洞的洞口,往往朝洞口射击或者投掷手榴弹。只有一个狭小出口的猫耳洞,往往不具备防御这种攻击的能力。遭遇越军偷袭,洞里面的士兵往往都会有伤亡,甚至全军覆没。


中越战争除了初期全线进攻和中期的围剿老山等地的大规模交火,绝大部分都是数不清的小规模交火。


这要求猫耳洞里面的士兵无论白天黑夜都要有极高的警惕性,一旦有小的放松,往往就会有血的教训。


一个战例,一个越军特工冒雨偷袭一个猫耳洞,当时解放军两个战士正在忙着掏水。越军一梭子子弹打进去,两名士兵全部阵亡。


还有一个战例是数名越军乘着夜色偷袭,被猫耳洞里面二名士兵发现,双方激烈交火,击毙越军一名。但是由于越军向洞头投掷几枚手榴弹手榴弹,里面的战士无法躲避,一名班长受重伤,一名战士阵亡。重伤的班长腹部被炸开,肠子流出,仍然继续开枪将越军击退。阵亡的年轻战士身上中了八十九块弹片!


由于越军随时可能偷袭,洞里面的战士一旦不能发现越军就难逃死伤,所以神经时刻都高度紧张。战争的残酷并不在于会死,而是在于随时可能面对死亡的威胁。


一个坚强的人可以面对一次生死危险,但是再坚强的人也很难在数月时间内 时时刻刻面对死亡的威胁。


这种长时间又总是存在的死亡威胁,造成战士们沉重的精神压力。
这种压力往往比战争本身更能伤害一个人!


综上所述,这样的猫耳洞觉得称得上炼狱两个字,他不仅仅是一个流血的炼狱,还是一个闷热,艰苦,时刻面临死亡的可怕地狱。


一般一个强壮的士兵在洞里带上三个月,体重平均会减少10斤以上,需要数月修养才能恢复。解放军团长王小京说猫耳洞要是搬到北京城,北京人能在里边困五分钟,就算不简单。另一位去过猫耳洞的团长说:在这样的猫耳洞呆一年,就是不打仗,也应该给立功,应该给一等功。


这些都不夸张!


但是,革命老前辈们却并不这么看。经过朝鲜战争的老战士说:老山的坑道多好,比我们抗美援朝的工事阔多了。这压缩干粮真好吃,比我们打美国鬼子一把炒面一把雪好多了。


朝鲜战争也好,中越战争也好,猫耳洞不过是底技术条件下减少伤亡的产物。为了保证基层士兵的生存,只是突出猫耳洞的防御能力,而忽视了对士兵基本生活的需求性。士兵也是人,他们也有正常人的基本需求,不可能每个人都是超人。美国军事条例规定,如果没有正常补给,基层指挥官有权不向上级汇报就放弃阵地,不会受到军事处分。中国人和美国人同样都是人,如果单单从身体条件来说,欧裔白人为主的美国人可能还要好一些。我们不能要求我们的士兵为祖国献身的情况下,还要接受正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毕竟他们已经愿意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还能要求更多的吗?
返回页首 向下
 
揭秘战场上的猫耳洞
返回页首 
1页/共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王圪垯阳光社区 :: 史海钩沉-
转跳到: